【原】岩茶里,什么样的茶能喝出粽叶香?水仙、肉桂还是大红袍?-天天热推荐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资料图)

《1》

高考季刚过,再过不久就是粽子节了。

端午节吃粽子,由来已久。

近些年,各式新口味的粽子见惯后,倒也见怪不怪。

受过各种惊吓后,也不再觉得那些水果馅、酸奶馅、辣条馅奇葩粽子有什么。

说白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

能出图,能自带流量,能“博眼球”,三者兼具就能小小地走红一把。

最近几年过端午,茶圈里也有不少应景茶事。

早三、四年前,麻花就收到过朋友寄来的“粽子茶”。

收到实物后,一眼看去,像迷你版的三角粽。

外包装也是细窄的粽叶,紧紧包裹。

不过里面装着的是条索黑褐色的茶叶,据说是一款红茶。

平时粽子吃过不少,但这高仿粽子造型的茶叶,估计很多茶友没喝过。

话说,这种茶能好喝吗?有什么特别之处?

《2》

收到一款新奇茶,它里面是什么味道,好奇心人人都会有。

还记得当时拆开后,立马烧水泡茶。

按照外包装提示的冲泡建议,连粽叶带干茶 ,将整颗“粽子”放进盖碗。

加入沸水,按照惯例,快速出汤。

结果发现,隔着紧紧包裹的粽叶,里面的干茶短时间没法浸透。

泡出来的头道茶,清汤寡水。

第二道稍微闷了下, 茶汤颜色偏暗,是偏深的橙红色。

趁热闻盖香,没有花香,没有果香,没有蜜香。

准确来说,丝毫闻不到明显茶香。

闻香细辨起来,注意力全被干粽叶泡水的味道遮盖了。

茶汤尝入口,粽叶的味道与茶味也有明显分离感,两者之间并不融合。

端午节包粽子,将糯米紧紧填入粽叶后,还要长时间蒸煮。

高温煮熟后,粽叶的清香才会渗透到糯米里面。

如果是单纯用粽叶包茶,热水冲泡。

最终泡出来的组合滋味,谈不上难喝,但怪异不堪。

这样的茶,偶尔尝鲜就算了。

但如果是买回去自己喝,肯定是不推荐的。

喝茶就是喝茶,加入一堆乱七八糟的风味进去,肯定会影响原味。

《3》

现在回过头来看,早些年一阵风似火过一阵子的“粽子茶”,这些年仿佛销声匿迹了。

网上各大直播间内,较少能看到。

想来,这样的仅供尝鲜的产品,时令性太强。

每年的销售节点,就盼着端午这一场。

但传统茶礼市场里,中秋与春节才是主阵营。

单纯依靠茶礼市场,很难支撑这一新产品。

更何况,巧用粽叶来充当茶叶包装,看着虽然有新意,但却要面对密封性不足的硬伤。

万一装在里面的好茶,提前跑气变味,那就尴尬了。

茶圈当中,仅供满足好奇心的“一次性”产品,火得了一时,但很难取得长足发展。

沉淀下来,慢慢打磨品质。

在产区环境、制茶工艺方面精益求精,才是做出好茶的关键。

《4》

前两天,麻花刚试了一款茶。

广泛来讲,它和端午节也有小小的关联。

因为,它的茶名很特别。

名曰,粽叶香水仙!

过端午,吃多了粽子后,泡上一款茶来解腻。

喝一喝自带粽叶香的岩茶,倒也应时应景,颇具新意。

不过,岩茶圈内,粽叶香到底算不算自带高级感的茶香?

这里先暂时卖一下关子。

先来公布一番那款粽叶香水仙的试茶感受。

干茶条索相对紧结,颜色黑褐,闻着没有焦糖香。

第一道茶,沥干茶汤后揭盖闻,趁热闻那会儿,有闷闷的沤青味?

当时就在好奇,带沤青味的水仙,怕不是雨水青做出来的吧?!

估摸着,走水没走好,才残留下这股青臭偏沤的怪味。

看向茶汤时,汤色却橙红,作为一款去年的足火茶,出现这么红的汤有些不对劲,像是做青发酵过头了。

当然,如果是“做青不当”的话,也不难解释它为什么会藏有沤青味了。

啜入茶汤,细细品。

作为水仙,这款茶的汤不醇。

不仅不醇厚,而且还偏薄。

作为一款以“粽叶香”为卖点的水仙,这款茶的香气不清晰。

不仅不清晰,还藏有杂味。

茶汤当中,根本没有落水香!

不过,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态,还是继续试了下一道。

第二道茶泡出来,沤青味闻着飘散了。

还好我们平日都是用“快出”的方式去试茶。

要是按外面的闷泡法,闷了好一会儿再倒出茶汤,这股沤青味一旦飘散,压根让人看不准它的猫腻。

不过,从第二冲开始,沤青味虽然下去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茶水入口却出现微酸。

一瞬而过的酸味过后,口腔开始发涩。

单论茶味,汤水偏薄,汤中无香。

从核心品质看,这泡所谓的“粽叶香水仙”并不是什么好茶!

《5》

退一万步看,假设这款粽叶香水仙,泡出来后没有上述的杂味异味。

而是做出了非常清晰明显的,类似干粽叶的香气。

试问,这样的香型是否具有高级感?

在这里,麻花想说一句不怕得罪人的大实话。

所谓的粽叶香,在岩茶里再普通寻常不过!

做出粽叶香的水仙,绝对谈不上稀罕。

找寻岩茶里的粽叶香,建议重点把握尾水。

平常在喝茶时,经过多轮沸水冲泡,将一款茶逐渐泡淡之后。

这时,感受一番尾水的风味。

你会觉得,揭盖趁热一闻,是热乎乎的草木气息。

类似干粽叶、干荷叶那般。

通常,叶脉越是粗壮的岩茶,出现粽叶香的几率更高。

岩茶里,采摘中大开面为原料的岩茶水仙,尾水出粽叶香的概率就比肉桂要大。

喝红茶,相比金骏眉、银骏眉、小赤甘,老丛红茶的尾调香型里,也时常出现这一气息。

选白茶,白毫银针、牡丹王之类用料细嫩的茶叶,毫香、花香居多,但在保留原汁原味的秋寿眉散茶里,粽叶香的出现并不稀奇。

某种意义上,“粽叶香”来源自生长期长,叶脉粗壮的植物纤维。

因为两者的相似处,所以,叶片宽大,叶脉粗壮,干茶条索相对粗大的岩茶里,闻出类似粽叶香的概率更高。

《6》

曾经回答过一个提问。

“粽叶香是不是老丛水仙的丛香?”

闻言,当即给出否认。

树龄稳扎稳打,达到60年以上的老丛水仙,在年久日深的积累下,老丛茶树能通过根系获取更充足的养分。

从而让做出来的水仙,汤感更醇厚绵柔,浆感明显。

每次哪怕小口啜入茶汤,也能从中尝出饱满茶味。

但老丛水仙的代表性丛香,是一种浑厚的木质香。

既不是与杂味挂钩的青苔味、苔藓味。

更不是许多岩茶尾水里常见的粽叶香。

说白了,从岩茶里闻出几分类似粽叶那般的“近似香”,不算稀有难得。

能做到茶香清晰,茶味纯正,汤感醇厚,回甘回味持久,才更难能可贵!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