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撞小学生母亲坠楼,多账号被封,网暴者可能换个马甲继续网暴-天天热头条

文/王新喜昨天这个消息让很多人难以置信并感到悲伤。武汉一名小学生在

被撞小学生母亲坠楼,多账号被封,网暴者可能换个马甲继续网暴

文/王新喜

昨天这个消息让很多人难以置信并感到悲伤。武汉一名小学生在校内被车辆撞倒身亡,事发后,消息传出孩子的母亲也在小区24楼坠楼身亡。

孩子母亲坠楼后不久,网上又流传出孩子父亲受不了打击也跟着跳楼的消息。知情人澄清,当时孩子父亲是伤心过度,被用担架送到医院,后来恢复过来后又回到小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顾这次事件,孩子遭遇车祸之后,孩子的母亲在视频中崩溃地说“他从孩子头上轧过去”的时候,网暴者开始了打量:“为什么还特意化了妆?”、“是不是以后要开直播带货?”

后来的几天,母亲为了给孩子讨一个公道,要求学校道歉,以理性克制住了自己的悲伤(以寻求公道),而遭遇到了很多网友的质疑,有人说:这是孩子妈妈,她怎么这么冷静?有人说,她这就是想借机炒作,嫌赔偿少了,想多要赔偿。

另一些评论是盯上了这位母亲的颜值。有人感叹,妈妈的颜值带出了一群网络色狼。

如今,多个账号因网暴武汉被撞身亡学生母亲被封禁,其中有的账号被永久禁言。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封禁了账号,接下来可能会换个马甲,注册另一个账号,继续他们的网暴生涯。

网暴者键盘上沾满鲜血,但举证网暴依然存在难题

如今,网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对于这个母亲来说,孩子的死,或是引发她自身悲剧的主要原因,但是网暴可能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多的版本就是这位母亲受不了网络上的冷嘲热讽和网络暴力,说她想以此来博取关注,想当网红。那些恶意评价她身材和穿着的人,恶意揣测她去学校寻求说法目的的人,戏谑质疑她妆容的人,说她冷静是在演戏的人,可能进一步刺痛了这位母亲的心。所以选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做出极端的行为。

如果真的是因为网络暴力,才导致失去孩子的母亲走了这一条路,那么那些在网络上网暴他人、谩骂、侮辱等的人,他们的键盘上都是沾满鲜血的。

也因此有人说,不能只有封禁就结束了,网暴者需要为自己的言行做出代价。

包括之前有“粉发女孩”郑灵华网暴抑郁离世、高三学生因激情演讲被人讽刺“咬牙切齿的样子难看”,此前38岁网红刘学州因不堪网暴而自杀,刘学州在微博上留下了一封遗书,称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拉黑,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有很多人骂我,讽刺我,诬陷我,诽谤我,对我评论和私信人身攻击”......这一连串因网暴而导致的悲剧历历在目。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恶可以积少成多,但是责任不该因为人数多而分散。一些网民长期以互联网为挡箭牌,肆无忌惮地侮辱谩骂他人,因为他们深知,网络暴力比实际暴力廉价多了,也安全的多,可以说,天下苦网暴者久矣。如果把互联网比做是操作系统,那这操作系统需要查杀病毒木马等不良应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操作系统的查杀功能还做的不到位。

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平台对不良网暴者的真实账号追踪上,都应该要有所作为。

客观的讲,国内的互联网平台的网暴时常发生。原因之一是,国内互联网平台很多马甲账号背后没有任何可以追踪到个人的真实信息,很多不敢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头像,作为自己的账户名称和头像。因为在这些网暴者看来,这样说话才安全。

这与国外相反,我们可以看国外的互联网平台,每个人基本都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头像,作为社交账户名称和头像。

前段时间两会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上了热搜,但难题依然存在,首先是网络暴力涉及侮辱、诽谤罪,但这是自诉罪,当事人想要寻求警方介入非常困难,只有达到比较高的条件才能转为公诉。其次是,网暴的民事诉讼,面临举证上的困难。受害者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账号后面真实的人,而社交媒体马甲横行,被告是谁都不知道,很多人也因此放弃维权。

网暴者觉得安全才会肆意网暴,互联网平台要反思什么?

因此,从网暴的举证难题,可以看到,当前部分社交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注册机制与评论机制也给网暴者提供了安全的土壤。

当账号与头像至少注册信息都是真实的环境下,当有熟人社交关系链来对他本人形成压力的时候,网暴分子往往就不敢随意网暴他人,这一点,我们从朋友圈可以知道,一般来说,微信朋友圈,由于真实的社交氛围与熟人关系链对其个体的监督,基本上很少有人敢于在朋友圈随意网暴他人。但是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各种冷血暴力的言论却时有发生。一些心理阴暗的人,躲在马甲下面,说一些暗戳戳的话,无耻至极。

这背后其实是源于部分互联网平台淡化了个人账号的真实性,放大了网暴的安全性。正如有研究者认为,社交网络是一台“炒作机器”,有时会放大现实世界中原本只隐藏在隐秘角落的恶意。

如果你用一个非真实的头像和名称,作为自己社交账户的头像和名称,在国外互联网,别人会认为你是骗子。但在国内,却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

那些网暴处于丧子之痛中的母亲的人,他们冷血、无知、残暴,是他们把一位心碎的母亲推入深渊之中。这样的悲剧如何避免再次发生,可能需要各方有所作为。

首先是制度层面,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对于肆意侮辱谩骂受害者,需要有惩罚机制;而社交媒体如何营造真实的社交舆论环境,而不是让各种马甲、虚拟账号肆意横行,从实名制到举报维权等方面的完善,也是互联网平台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需要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事实上,一个真相是,之所以网暴频频发生,其实对于很多社交媒体与内容平台来说,它们需要维持平台热度,要维持平台热度就要激活用户的参与度,而网友评论是激活用户参与度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言论越极端,参与互怼、互骂、争论的用户就越多,就越容易激发互联网舆论,带动热点,激活平台的活跃度与参与度。

互联网平台也知道,善于挑拨是非的网暴者也间接推动了平台的话题热度,制造了一个个流量热点,这可能也是一些平台放任三无小号如嗜血苍蝇般四处咬人的一个隐性的原因。

从目前发生的一起又一起的网络暴力来看,很多在网络诋毁他人的都是三无小号,他们基本上什么都不在乎,说话可以完全不负责任。而从这次事件来看,互联网平台在规则层面也需要反思,如果依然没有作为,那么这位孩子母亲坠楼后,多个网暴账号被封,但网暴者披着马甲,开着新账号还会继续闻着血腥味,寻找下一个猎物。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