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艺术大餐来了,西南当代艺术群体深圳发出“绵延的回响”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梁瑛从40后到90后,西南当代艺术家群体首次集体亮相深圳,带来川味艺术盛宴。4月23日,由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从40后到90后,西南当代艺术家群体首次集体亮相深圳,带来川味艺术盛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3日,由四川美术学院、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罗湖美术馆和朗信艺术中心承办、朗信设计集团支持的“绵延的回响——西南当代艺术的实验跨越”展览在罗湖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从4月15日起,在罗湖美术馆和朗信艺术中心同步展出,吸引了众多当代艺术粉丝。

△展览开幕式

大咖云集,西南当代艺术群体首次集体亮相深圳

西南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尤其是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四川画派”更是艺术史无法绕开的历史存在。无论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伤痕美术”“乡土绘画”“生命流”,还是 90 年代的“新乡土”、“新伤痕”,以及 2000 年后对实验艺术的探索,西南地区的艺术家不仅体现出中国现代化变革中文化现代性的先锋性,还凝聚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主义关怀的呼唤。不同时代的文化记忆和地域经验在西南当代中得到了直接的展现。

本次展览是四川美院及西南地区当代艺术家群体在深圳的首次集体亮相。何多苓、罗中立、庞茂琨等参展艺术家从40后到90后,横跨整整半个世纪。西南当代艺术领域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彩作品齐聚深圳罗湖,其中既有著名艺术家,如冯斌、高小华、何多苓、焦兴涛、李一凡、李占洋、罗发辉、罗中立、庞茂琨等;也有活跃于当今艺坛的中坚力量,如董重、蒋建军、李昌龙、熊莉钧、王朝刚、李勇、刘芯涛、罗丹、邱岸雄等;还有青年群体,如陈思作、陈伟才、何利平、和丽斌、胡佳艺、黄杰、李波、李尧瑶、刘晶、唐明伟等,更是当代艺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展出的作品以多元的面貌、生动的活力和惊人的爆发力,展示着属于西南地域的当代先锋性和人文关怀,为深圳观众带来一份热辣的川味艺术大餐。

老中青三代,百件作品激起绵延的回响

据了解,此次罗湖美术馆和朗信艺术中心共同展出了48位西南当代艺术家基于不同学术立场、探索轨迹、艺术观念所呈现的111件作品,涵盖了架上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多种类型。展览将在罗湖美术馆持续至5月7日,在朗信艺术中心持续至6月30日。

艺术评论家、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崔付利认为,无论是从当代艺术发展的历时性维度,还是从当下艺术生态的共时性层面,西南当代艺术从当代艺术发展的伊始就有一种属于自身的地方文化属性,这不仅与地域文化的积淀有关系,同样还与西南艺术家的肉身经验、野生状态和自我生长的生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次展览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当代艺术家所处的艺术生态,进行了一次西南当代艺术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记忆和地域经验中的实验跨越,为深圳观众搭建了一条与西南当代艺术对话的跨时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通道,每一件作品都掷地有声,充满独特的魅力,在多维空间下激荡起绵延的回响。

三大单元,折射多维空间下的西南当代艺术价值思考

展览从“凝视与反观”“逻辑与转喻”“交融与寻迹”三个单元,在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交织形成的多维空间中寻找艺术的坐标。这些作品不仅折射出新时代西南当代艺术创作的开放度、包容度和活跃度,同时也勾勒了西南当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为梳理、观察西南当代艺术的创作生态与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崔付利表示,本次展览试图从历史文脉语境的宏观角度和艺术家个体创作脉络的微观角度,洞察文化在地性如何在我们身上得以显性呈现,同时又捕捉到艺术家共同经验之下的差异性。

艺术有回响,交流无止境。

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薛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罗湖是改革开放的热土,有过许多享誉全国的文化篇章。罗湖美术馆作为深圳重要的艺术展示空间,是粤港澳大湾区艺术交流的前沿阵地,本次西南当代艺术大展对于促进罗湖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文化艺术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此展览为契机,在实践与创造、交流与互动中连通共融,加强同四川美院的馆校合作。

审读:孙世建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