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原理是什么?什么是磁悬浮列车?在哪里有?

磁悬浮原理:磁悬浮技术的系统,由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4部分组成,其中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假设在参考位置上,

磁悬浮原理:磁悬浮技术的系统,由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4部分组成,其中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

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转子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这时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的位移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磁力;

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衡位置。因此,不论转子受到向下或向上的扰动,转子始终能处于稳定的衡状态。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来推动的列车。那什么又是磁悬浮力呢?磁悬浮力是指磁的排斥力和吸引力。这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德国是最早研究这项技术的国家,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的磁铁“同相斥,异相吸”的质,让磁铁与地心引力对抗,从而使得车辆悬浮起来(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一厘米),然后利用磁力引导,推动列车前行。时速可达到几百公里以上。

磁铁有同相斥和异相吸两种形式,所以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形式:

第一,根据磁铁同相斥的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那究竟是列车哪里形成的排斥力呢?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排斥力,从而使列车悬浮起来。轨道要覆盖住列车,列车在一个U型槽内运行。由于超导磁悬浮的缝隙较大,一般在100毫米左右,因此列车速度较快,一般时速在500公里以上。这项技术较为复杂,安全低。日本便是应用的这种形式。

第二,根据磁铁异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浮列车。那究竟是在哪儿安装磁铁,在哪儿产生异相吸呢?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轨道是一种T型台,列车两边下部要把T型轨道的两边覆盖住。常规电磁体安装在列车车体底部,并与位于电磁体上方的导磁轨道间的吸引力实现悬浮。电磁铁和导轨间便产生缝隙大概在8~10毫米,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衡,最终使列车悬浮起来。这项技术特点是简单安全,但由于悬浮缝隙较小,悬浮列车的时速只能达400~500公里之间。德国便是应用的这种形式。实际上,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之间所建的磁悬浮列车也是使用的这种形式。当时是直接引进的德国的技术,2001年开建,2003年正式启用。该线全程30公里,全程仅需8分钟。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均运行时速380公里。这是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责任编辑:hn1007